猫咪尾根部肿胀:血管肉瘤病例分析及预后探讨
猫咪尾根部肿胀:血管肉瘤病例分析及预后探讨
病例介绍
一只8岁去势公猫,英国短毛猫,室内饲养,近期无旅行史,常规免疫和驱虫。主人在一年前发现患猫尾根处肿胀,因背部有癣菌感染,因此使用癣菌药治疗,后口服乐利鲜和泼尼松龙无好转,肿胀处变大,进而转院。
临床表现及初步诊断
患猫精神良好,心率156次/分,RR24次/分,肛温38.5℃;黏膜粉色湿润,CRT<2s,脱水<5%。尾根部左侧有一处2.11.7cm的团块,体表淋巴结触诊未见增大。
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间质源性肿瘤,但细胞学检查不能做出明确诊断,建议进行活组织检查。
诊断及治疗
吸入麻醉下进行手术切除,完全移除团块,然后送检进行活组织检查。最终诊断为血管肉瘤。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患猫目前表现良好,一年后CT复查未见明显转移灶。
血管肉瘤概述
血管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猫中发病率不高,约占皮肤肿瘤病例的1.8%。该病多发于老年猫,无明显性别和品种倾向。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切除后复发率约50%。
病例分析
该病例初次诊断为时8岁,在临床高发年龄范围内。发病部位位于尾根处,并非常见发病部位。该病例在一年前发现尾根处有肿胀,一年后明显增大,但无任何特异性临床表现。
皮肤血管肉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至关重要。细胞学检查在血管肉瘤的诊断中临床意义有限,组织学检查具有显著的诊断意义。
预后及讨论
组织病理学分级低的肿瘤预后较好。手术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整体而言,手术切除后患猫的中位存活时间约为385天,也有报道显示,中位存活时间高达622天。文献显示,肿瘤发病部位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
未完全切除的病例比部分切除的病例预后更好。血管肉瘤易引发DIC,发生DIC的病例预后不良。也可采用多柔比星化疗但效果难以预期。
心得经验总结
该病例成功治愈,说明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对血管肉瘤预后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对于猫皮肤血管肉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1](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309794)
2. [参考文献2](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627202)
3. [参考文献3](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253751)
病例介绍
一只8岁去势公猫,英国短毛猫,室内饲养,近期无旅行史,常规免疫和驱虫。主人在一年前发现患猫尾根处肿胀,因背部有癣菌感染,因此使用癣菌药治疗,后口服乐利鲜和泼尼松龙无好转,肿胀处变大,进而转院。
临床表现及初步诊断
患猫精神良好,心率156次/分,RR24次/分,肛温38.5℃;黏膜粉色湿润,CRT<2s,脱水<5%。尾根部左侧有一处2.11.7cm的团块,体表淋巴结触诊未见增大。
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间质源性肿瘤,但细胞学检查不能做出明确诊断,建议进行活组织检查。
诊断及治疗
吸入麻醉下进行手术切除,完全移除团块,然后送检进行活组织检查。最终诊断为血管肉瘤。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患猫目前表现良好,一年后CT复查未见明显转移灶。
血管肉瘤概述
血管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猫中发病率不高,约占皮肤肿瘤病例的1.8%。该病多发于老年猫,无明显性别和品种倾向。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切除后复发率约50%。
病例分析
该病例初次诊断为时8岁,在临床高发年龄范围内。发病部位位于尾根处,并非常见发病部位。该病例在一年前发现尾根处有肿胀,一年后明显增大,但无任何特异性临床表现。
皮肤血管肉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至关重要。细胞学检查在血管肉瘤的诊断中临床意义有限,组织学检查具有显著的诊断意义。
预后及讨论
组织病理学分级低的肿瘤预后较好。手术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整体而言,手术切除后患猫的中位存活时间约为385天,也有报道显示,中位存活时间高达622天。文献显示,肿瘤发病部位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
未完全切除的病例比部分切除的病例预后更好。血管肉瘤易引发DIC,发生DIC的病例预后不良。也可采用多柔比星化疗但效果难以预期。
心得经验总结
该病例成功治愈,说明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对血管肉瘤预后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对于猫皮肤血管肉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1](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309794)
2. [参考文献2](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627202)
3. [参考文献3](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253751)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showinfo-4-87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