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猫咪易感寄生虫种类及防治方法:猫绦虫病、耳螨、弓形体病等

春季猫咪易感寄生虫种类及防治方法:猫绦虫病、耳螨、弓形体病等

春季是各种寄生虫病及传染病的高发期,对于每一种寄生虫来说,都有其易感的宿主,所以每一种动物易感的寄生虫种类是不一样的。下面介绍一下春季猫咪易感的寄生虫有哪些,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寄生虫病。

一、猫绦虫病

猫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猫的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猫咪感染猫绦虫病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呕吐
腹泻
食欲不振
腹部疼痛
便秘
体重减轻
肛门周围有虫体或虫卵

1. 病原体

常见的猫绦虫包括:

巨颈带绦虫: 体长15~16厘米,宽0.5~0.6厘米。
豆状带绦虫: 体长60~100厘米,宽0.5厘米。
裂头绦虫: 体长10厘米,宽2厘米。
多泡棘球绦虫: 体长0.12~0.27厘米,只有2~4个节片。
中殖孔绦虫: 体长10厘米,宽0.2~0.5厘米。

2. 形态及生活史

大多数绦虫均为长扁带状,短的虫体长仅有2~4个节片,长的可达数米。虫体分头节、颈节和体节,体节的数目不等。所有绦虫均为雌雄同体。

绦虫的生活史分为两种类型:

只需一个中间宿主: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六钩蚴,六钩蚴被中间宿主如跳蚤、鼠类及其他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囊尾蚴。当终末宿主猫吃了中间宿主后,经几周后在小肠中发育成成虫。
需两个中间宿主: 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被第一中间宿主如螨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囊尾蚴。当第二中间宿主啮齿动物、禽类、爬虫类或两栖类动物吞食第一中间宿主后,在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成裂头蚴。当终末宿主猫吃了第二中间宿主后,裂头蚴在猫的小肠内发育成为成虫。

3. 防治方法

定期驱虫: 定期给猫咪服用驱虫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猫绦虫病。建议每3个月驱虫一次。
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猫的居住环境,清除猫的粪便,防止虫卵扩散。
控制跳蚤: 跳蚤是猫绦虫的中间宿主,控制跳蚤可以有效预防猫绦虫病。可以使用灭蚤药、跳蚤项圈、宠物除蚤喷雾等产品来控制跳蚤。

二、耳螨

猫的耳螨病是由耳痒螨及耳疥螨寄生于猫耳道中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寄生虫病。猫咪感染耳螨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耳朵瘙痒
耳朵发红
耳朵有分泌物
摇头
抓耳
耳朵肿胀

1. 病原

猫耳痒螨: 属于耳痒蜗螨属,雄虫长0.32~0.35毫米,雌虫长0.43~0.48毫米。
猫背肛螨(耳疥螨): 属于背肛螨属,雄虫大小为0.122~0.147毫米,雌虫为0.170~0.247毫米。

2.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耳痒螨寄生于猫的耳道中,属于不完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耳痒螨寄生于猫耳道皮肤表面,不进入皮肤内层。

传播方式: 猫之间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例如:接触被污染的器具或环境)

3. 防治方法

清洁耳道: 定期清洁猫的耳道,可以使用宠物专用耳液。
药物治疗: 使用宠物专用耳螨药膏或滴剂,可以有效杀灭耳螨。
环境消毒: 定期消毒猫的居住环境,可以使用宠物专用消毒剂。

三、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为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发热、呼吸困难、贫血、流产、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但大多数猫为隐性感染。

1. 病原

弓形体属肉袍子虫科弓形虫属粪地弓形虫。此虫在体内发育阶段的不同其形状也各异,可分为五型:

滋养体: 呈月牙形或桔瓣状,大小为(4~7)微米×(2~4)微米。
包囊型虫体: 主要寄生于脑、骨胳肌、眼及心、肺、肝、肾等器官,有较厚的囊膜。
繁殖体: 在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
配子体: 在肠细胞内进行有性繁殖。
卵囊: 随猫的粪便排出体外,呈卵圆形。

2. 生活史

猫吞食了含有弓形体的包囊型虫体或卵囊后,包囊内的滋养体或卵囊内的子孢子进入消化道,侵入肠上皮细胞发育繁殖,开始通过裂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到一定阶段部分裂殖子转化为配子体,配子生殖,产生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3. 防治方法

预防感染: 不要让猫咪接触到可能带有弓形虫的物品,例如:生肉、土壤、猫粪。
定期驱虫: 定期给猫咪服用驱虫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弓形体病。
怀孕期间注意: 孕妇应避免接触猫咪,因为弓形虫病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损害。

四、肝吸虫病

猫的肝吸虫病主要有华枝睾吸虫和后睾吸虫。此吸虫寄生于猫的胆管内,引起胆汁排泄障碍、胆管炎、胆囊炎及全身黄疽为特征。

1. 病原

华枝睾吸虫: 虫体扁平、柔软、半透明,呈葵花籽状,前端狭小,后端钝圆。
后睾吸虫: 虫体长0.7~1.2厘米,宽0.2~0.3厘米,新鲜虫体呈淡红色。

2. 生活史

两种吸虫的生活史大致相同,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毛蚴在淡水螺的消化道中孵化,然后进入螺的淋巴系统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脱离螺体后落入水中,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吞食,然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的肌肉、鱼鳃和鳞片中,发育为囊蚴。当猫食入第二中间宿主时,囊蚴在猫的十二指肠中破囊而出,经总胆管进入胆管,也可经血液到达胆管,在胆管内发育为成虫。

3. 防治方法

避免食用生鱼或虾: 猫咪不要食用生鱼或虾,因为它们可能是肝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定期驱虫: 定期给猫咪服用驱虫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肝吸虫病。

五、蛔虫病

蛔虫病主要是幼年猫的一种寄生虫病,流行及分布广泛。临床上主要以营养不良、消瘦、消化功能障碍及贫血为特征。

1. 病原

猫弓首蛔虫属无饰科弓首届,寄生在猫的小肠内,成虫虫体浅黄色,头端有三片唇,缺口腔,食道简单,食道与肠管相连处有一个小胃。

2. 生活史

猫弓首蛔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条件下约10~15天发育成感染性虫卵。猫吃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钻人肠壁,经淋巴系统到肠系膜淋巴后,再经血液到达肝脏,并随血液到达肺脏,5天后肺中幼虫达到高蜂。幼虫随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到达咽喉部,经咽头被咽入食道到胃,再进入小肠中进一步发育成为成虫。

3. 防治方法

定期驱虫: 定期给猫咪服用驱虫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蛔虫病。
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猫的居住环境,清除猫的粪便,防止虫卵扩散。

六、蚤

蚤是细小、无翅、两侧扁平的吸血性体外寄生虫。蚤以血液为食,在吸血时可引起猫过敏及强烈的剧痒和不安。

1. 病原

最常见的蚤是猫疥首蚤。

2. 形态及生活史

猫疥首蚤两性之间大小变化很大,雌蚤体形较大在2.5毫米以上,雄蚤一般都不超过l毫米,颜色为深褐色。成蚤在猫的被毛上产卵,卵从被毛上脱落到地上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7~14天),然后再经三次蜕皮后变成蛹,在适宜的条件下5天以后成虫从茧内逸出,在地面及地缝中隐存,当宿主经过时,寄生于宿主身上。

3. 防治方法

控制跳蚤: 使用灭蚤药、跳蚤项圈、宠物除蚤喷雾等产品来控制跳蚤。
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猫的居住环境,清除猫的粪便,防止虫卵扩散。

心得经验总结

春季是寄生虫病的高发季节,猫咪主人需要更加注意猫咪的健康,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猫咪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

定期驱虫: 定期给猫咪服用驱虫药,是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最有效的措施。建议每3个月驱虫一次。
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猫的居住环境,清除猫的粪便,可以有效地防止虫卵扩散。
控制跳蚤: 跳蚤是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控制跳蚤可以有效地预防寄生虫病。
注意饮食: 猫咪不要食用生肉或生鱼,因为它们可能含有寄生虫。
观察猫咪的行为: 如果猫咪出现异常症状,例如: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瘙痒等,应该及时带猫咪去看兽医。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richangkepu/17851.html

上一篇: 初生小猫常见疾病:脱水、低体温、低血糖等,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