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感染性腹泻:病原、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
猫感染性腹泻:病原、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
腹泻是家养宠物猫常见的一种症状,是动物机体出现异常情况的一种病理症状。猫的所谓正常粪便依其饮食、体温和运动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粪便中的含水量在正常和各种不同型的腹泻有明显的区别。正常的粪便的含水量约为百分之七十。而典型的腹泻的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1. 病原
猫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两大类。
1.1 细菌
1.1.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为人类和动物肠道的常在菌丛,但在一定条件下能致病。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大肠杆菌有五类:产毒素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和粘附性大肠杆菌。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导致猫腹泻的最主要的两类。临床上以出现高热、腹泻、呕吐为主症,无论成年或幼年,对此病均易感,致死率较高。各种猫对本病均易感,发病症状类似,但是部分猫只出现呕吐、喘气为主,多不出现腹泻。
图2 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
[图片描述: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图像,清晰展示其形态特征。]
1.1.2 痢疾杆菌: 痢疾杆菌中的志贺氏菌常引起幼年猫的感染。幼猫感染后,精神不振,不愿活动嬉闹,频繁排出带脓血的稀便,粪便呈鲜红色、腥臭,常出现贫血和脱水症状。
图3 显微镜下的痢疾杆菌
[图片描述:显微镜下的痢疾杆菌图像,清晰展示其形态特征。]
1.1.3 沙门氏菌: 该菌以幼年猫的感染率较高,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成年猫有很多为沙门氏菌的带菌者,但临床上沙门氏菌的发病并不多。感染本菌,主要由于食物、饮水不洁而引起,幼年人工哺乳的动物常因饲喂变质奶粉引起的。
1.1.4 空肠弯曲菌: 此菌为人畜共患病菌,亦可累及家禽,它可侵袭肠粘膜,并可产生肠毒素,破坏肠绒毛及肠壁细胞,引起腹泻。幼年和成年猫均易感。
1.1.5 巴氏杆菌: 该菌感染猫后,发病急,死亡率高。患猫精神萎顿、消瘦、乏力、卧地不起,体温升高,张口呼吸,常先便秘后腹泻。
1.2 病毒
1.2.1 猫细小病毒: 本病毒引起猫的发病主要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或猫瘟。是猫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它以突发高热、呕吐、腹泻、脱水和明显的细胞减少为特征。目前报道几乎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有感染,以一岁以上的幼年猫最易感,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的猫感染本病后,未出现典型症状,即在四十八小时内死亡。该病呈世界分布,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主要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而传染。发病动物的唾液、粪便和尿液排出污染环境,易感动物饮用被污染的饲料、水而传染。
图4 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稀便
[图片描述: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稀便图像,展示出稀便的特征,方便读者直观了解症状。]
1.2.2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自1965年MEBUS首次从犊牛腹泻粪便中分离出来后,人们发现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及幼年动物急性腹泻并致死亡的主要病体,仔猪、小绵羊、马、狗、牛、恒河猴和猫等初生动物常感染发病。新生幼猫的非细菌性腹泻也多为轮状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猫以后,动物常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治疗不及时,常脱水死亡。对于用带毒的牛奶、奶粉人工哺乳的幼猫,有时表现为严重的胀气。
1.2.3 冠状病毒: 本病毒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在猫身上,主要是由肠冠状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动物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时而呕吐、腹泻,严重者脱水。
1.2.4 嵌杯样病毒: 猫感染此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但有时也呕吐下痢,舌腭出现溃疡,可能与继发的细菌感染有关。
2. 发病机制与临床联系
各种因素引起的腹泻机制根据他们对机体的侵害方式,大致分为:
2.1 毒素介导腹泻
细菌不入侵肠黏膜组织,仅在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毒素被肠绒毛吸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而引起腹泻。产毒性大肠杆菌即为这一类的代表。大肠杆菌为肠道常在条件致病菌,当动物因内外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大肠杆菌即大量繁殖,产生多量毒素,毒素破坏肠绒毛的刷状缘而影响肠的吸收功能,从而引起腹泻。
2.2 侵入性腹泻
细菌、病毒感染动物后,进入肠道粘膜内,利用机体的物质,大量繁殖,破坏肠壁结构,引起肠粘膜的广泛炎症而导致腹泻,如痢疾杆菌等。
2.3 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对猫的共同症状为腹泻,但根据病理表现可分为:
渗出性腹泻: 渗出是炎症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侵入肠粘膜后,侵害肠壁,引起炎症,导致大量渗出液进入肠道。当炎症加重时,会出现肠壁的溃疡,甚至穿孔,形成腹腔炎症,此时,腹泻物中含有渗出液和血。若细菌性疾病在小肠,由于肠道的蠕动,渗出物均匀地与粪便混合,有时也夹有黄色的脱落的肠粘膜。
分泌性腹泻: 为肠毒素所致,毒素被吸收后,改变肠微循环的通透性和破坏肠壁的内外的渗透平衡,大量水分,无机盐细胞自细胞一侧进入肠腔,动物腹泻的粪便呈水样,含少量碎渣,粪便中含大量的电解质,主要为钾离子和钠离子,粪便无脓血,禁食后腹泻不止,动物常因此而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治疗不及时,常死亡。
3. 治疗和预防
3.1 治疗措施
由细菌引起的腹泻,抗生素的应用是必须的。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出现很多耐药菌株,因此,在治疗之前,应作药敏试验,以选取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使用改善肠道动力的药物如阿托品、合剂等,它们可减轻肠痉挛和缓解腹泻。肠道吸附剂、收敛剂如思密达、硅炭银、硅炭银等可以吸附毒素,减轻其对肠壁的毒害。一些微生物制剂能重新建立肠道的正常菌丛,尤其适合刚出生而人工哺乳的幼猫。由病毒引起的腹泻,注射特异的抗病毒血清是有效的。可以同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细胞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来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图5 长期腹泻后猫表现毛色杂乱、尾根溃烂
[图片描述:长期腹泻后猫的表现,展示毛色杂乱、尾根溃烂等症状,引起读者重视。]
3.2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猫感染性腹泻,应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猫的清洁卫生: 定期为猫洗澡、梳毛,保持猫舍清洁,并及时清理粪便。
提供优质的食物: 给猫喂食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喂食变质的食物。
定期体检: 定期带猫去宠物医院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接种疫苗: 及时给猫接种猫瘟、猫细小病毒等疫苗,提高猫咪的抵抗力。
隔离病猫: 如果发现猫感染了感染性腹泻,应立即将病猫隔离,避免感染其他猫。
避免接触病猫: 如果接触了病猫,应及时洗手,并消毒。
保持猫的免疫力: 给猫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提高其免疫力。
心得经验总结
猫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并非不可预防和治疗。了解猫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主人更好地照顾猫的健康,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减少疾病发展和死亡的关键。此外,平时注意猫的清洁卫生、饮食和免疫力,可以有效降低猫感染性腹泻的风险。
腹泻是家养宠物猫常见的一种症状,是动物机体出现异常情况的一种病理症状。猫的所谓正常粪便依其饮食、体温和运动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粪便中的含水量在正常和各种不同型的腹泻有明显的区别。正常的粪便的含水量约为百分之七十。而典型的腹泻的含水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1. 病原
猫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两大类。
1.1 细菌
1.1.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为人类和动物肠道的常在菌丛,但在一定条件下能致病。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大肠杆菌有五类:产毒素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和粘附性大肠杆菌。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导致猫腹泻的最主要的两类。临床上以出现高热、腹泻、呕吐为主症,无论成年或幼年,对此病均易感,致死率较高。各种猫对本病均易感,发病症状类似,但是部分猫只出现呕吐、喘气为主,多不出现腹泻。
图2 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
[图片描述: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图像,清晰展示其形态特征。]
1.1.2 痢疾杆菌: 痢疾杆菌中的志贺氏菌常引起幼年猫的感染。幼猫感染后,精神不振,不愿活动嬉闹,频繁排出带脓血的稀便,粪便呈鲜红色、腥臭,常出现贫血和脱水症状。
图3 显微镜下的痢疾杆菌
[图片描述:显微镜下的痢疾杆菌图像,清晰展示其形态特征。]
1.1.3 沙门氏菌: 该菌以幼年猫的感染率较高,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成年猫有很多为沙门氏菌的带菌者,但临床上沙门氏菌的发病并不多。感染本菌,主要由于食物、饮水不洁而引起,幼年人工哺乳的动物常因饲喂变质奶粉引起的。
1.1.4 空肠弯曲菌: 此菌为人畜共患病菌,亦可累及家禽,它可侵袭肠粘膜,并可产生肠毒素,破坏肠绒毛及肠壁细胞,引起腹泻。幼年和成年猫均易感。
1.1.5 巴氏杆菌: 该菌感染猫后,发病急,死亡率高。患猫精神萎顿、消瘦、乏力、卧地不起,体温升高,张口呼吸,常先便秘后腹泻。
1.2 病毒
1.2.1 猫细小病毒: 本病毒引起猫的发病主要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或猫瘟。是猫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它以突发高热、呕吐、腹泻、脱水和明显的细胞减少为特征。目前报道几乎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有感染,以一岁以上的幼年猫最易感,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的猫感染本病后,未出现典型症状,即在四十八小时内死亡。该病呈世界分布,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主要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而传染。发病动物的唾液、粪便和尿液排出污染环境,易感动物饮用被污染的饲料、水而传染。
图4 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稀便
[图片描述:猫细小病毒引起的稀便图像,展示出稀便的特征,方便读者直观了解症状。]
1.2.2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自1965年MEBUS首次从犊牛腹泻粪便中分离出来后,人们发现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及幼年动物急性腹泻并致死亡的主要病体,仔猪、小绵羊、马、狗、牛、恒河猴和猫等初生动物常感染发病。新生幼猫的非细菌性腹泻也多为轮状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猫以后,动物常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治疗不及时,常脱水死亡。对于用带毒的牛奶、奶粉人工哺乳的幼猫,有时表现为严重的胀气。
1.2.3 冠状病毒: 本病毒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在猫身上,主要是由肠冠状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动物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时而呕吐、腹泻,严重者脱水。
1.2.4 嵌杯样病毒: 猫感染此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但有时也呕吐下痢,舌腭出现溃疡,可能与继发的细菌感染有关。
2. 发病机制与临床联系
各种因素引起的腹泻机制根据他们对机体的侵害方式,大致分为:
2.1 毒素介导腹泻
细菌不入侵肠黏膜组织,仅在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毒素被肠绒毛吸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而引起腹泻。产毒性大肠杆菌即为这一类的代表。大肠杆菌为肠道常在条件致病菌,当动物因内外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大肠杆菌即大量繁殖,产生多量毒素,毒素破坏肠绒毛的刷状缘而影响肠的吸收功能,从而引起腹泻。
2.2 侵入性腹泻
细菌、病毒感染动物后,进入肠道粘膜内,利用机体的物质,大量繁殖,破坏肠壁结构,引起肠粘膜的广泛炎症而导致腹泻,如痢疾杆菌等。
2.3 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对猫的共同症状为腹泻,但根据病理表现可分为:
渗出性腹泻: 渗出是炎症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侵入肠粘膜后,侵害肠壁,引起炎症,导致大量渗出液进入肠道。当炎症加重时,会出现肠壁的溃疡,甚至穿孔,形成腹腔炎症,此时,腹泻物中含有渗出液和血。若细菌性疾病在小肠,由于肠道的蠕动,渗出物均匀地与粪便混合,有时也夹有黄色的脱落的肠粘膜。
分泌性腹泻: 为肠毒素所致,毒素被吸收后,改变肠微循环的通透性和破坏肠壁的内外的渗透平衡,大量水分,无机盐细胞自细胞一侧进入肠腔,动物腹泻的粪便呈水样,含少量碎渣,粪便中含大量的电解质,主要为钾离子和钠离子,粪便无脓血,禁食后腹泻不止,动物常因此而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治疗不及时,常死亡。
3. 治疗和预防
3.1 治疗措施
由细菌引起的腹泻,抗生素的应用是必须的。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出现很多耐药菌株,因此,在治疗之前,应作药敏试验,以选取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使用改善肠道动力的药物如阿托品、合剂等,它们可减轻肠痉挛和缓解腹泻。肠道吸附剂、收敛剂如思密达、硅炭银、硅炭银等可以吸附毒素,减轻其对肠壁的毒害。一些微生物制剂能重新建立肠道的正常菌丛,尤其适合刚出生而人工哺乳的幼猫。由病毒引起的腹泻,注射特异的抗病毒血清是有效的。可以同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细胞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来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图5 长期腹泻后猫表现毛色杂乱、尾根溃烂
[图片描述:长期腹泻后猫的表现,展示毛色杂乱、尾根溃烂等症状,引起读者重视。]
3.2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猫感染性腹泻,应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猫的清洁卫生: 定期为猫洗澡、梳毛,保持猫舍清洁,并及时清理粪便。
提供优质的食物: 给猫喂食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喂食变质的食物。
定期体检: 定期带猫去宠物医院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接种疫苗: 及时给猫接种猫瘟、猫细小病毒等疫苗,提高猫咪的抵抗力。
隔离病猫: 如果发现猫感染了感染性腹泻,应立即将病猫隔离,避免感染其他猫。
避免接触病猫: 如果接触了病猫,应及时洗手,并消毒。
保持猫的免疫力: 给猫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提高其免疫力。
心得经验总结
猫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并非不可预防和治疗。了解猫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主人更好地照顾猫的健康,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减少疾病发展和死亡的关键。此外,平时注意猫的清洁卫生、饮食和免疫力,可以有效降低猫感染性腹泻的风险。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richangkepu/1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