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常见蛇类品种:特征、习性、毒性全解析

盘点中国常见蛇类品种:特征、习性、毒性全解析

蛇类作为爬行动物的一种,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拥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存技能。在中国,蛇类资源丰富,其中一些品种较为常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国常见的蛇类品种,从它们的特征、习性、毒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

一、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拉丁名:Elaphe taeniura)是大型无毒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其特征显著,头部两侧有一条黑色的条纹,如同两道黑眉,因此得名黑眉锦蛇。

特征:
体型较大,体长可达2米左右。
背部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黑色的横斑,并伴有黄色斑点。
头部两侧有黑色的条纹,如同两道黑眉。
瞳孔圆形,眼眶周围为黑色。
习性:
黑眉锦蛇性情温顺,行动敏捷,善于攀爬。
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包括鼠类、鸟类、蜥蜴等。
昼夜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
毒性:
黑眉锦蛇属于无毒蛇,对人类无害。
虽然无毒,但黑眉锦蛇在受到威胁时会进行防御,可能会咬伤人,但不会造成中毒。

二、白条锦蛇

白条锦蛇(学名:Elaphe dione),别名枕纹锦蛇、麻蛇。是中国北方分布广泛的无毒蛇。

特征:
体长约1米左右,体色呈灰褐色或黄褐色。
背部具有明显的白色横斑,并伴有黑色的斑点。
头部呈卵圆形,眼眶周围为黑色。
瞳孔圆形,颜色为黑色。
习性:
白条锦蛇性情温顺,行动较为迟缓。
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包括鼠类、鸟类、蜥蜴等。
白天活动,但也偶尔会在夜间活动。
毒性:
白条锦蛇属于无毒蛇,对人类无害。
在受到威胁时可能会进行防御,可能会咬伤人,但不会造成中毒。

三、赤链蛇

赤链蛇(学名:Dinodon rufozonatum)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

特征:
体长约1米左右,体色呈灰褐色或黄褐色。
背部具有明显的红色横斑,并伴有黑色的斑点。
头部呈三角形,眼眶周围为黑色。
瞳孔圆形,颜色为黑色。
习性:
赤链蛇性情温顺,行动敏捷。
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包括鼠类、蛙类、蜥蜴等。
昼夜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
毒性:
赤链蛇属于微毒蛇,其毒性较弱,对人类危害较小。
被咬伤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红肿、疼痛等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四、银环蛇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是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动物。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特征:
体长约1.5米左右,体色呈黑色,具有明显的白色环纹。
头部呈扁圆形,眼眶周围为黑色。
瞳孔圆形,颜色为黑色。
习性:
银环蛇性情较为凶猛,行动缓慢。
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包括蛙类、蜥蜴、蛇类等。
夜间活动,白天躲藏在阴暗处。
毒性:
银环蛇属于剧毒蛇,其毒性非常强,被咬伤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
银环蛇的毒液为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呼吸麻痹。

五、尖吻蝮

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又称五步蛇,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

特征:
体长约1米左右,体色呈灰褐色或黄褐色。
背部具有明显的三角形斑块,并伴有黑色的斑点。
头部呈三角形,吻端尖锐,眼眶周围为黑色。
瞳孔垂直椭圆形,颜色为黑色。
习性:
尖吻蝮性情凶猛,行动敏捷。
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包括鼠类、鸟类、蜥蜴等。
昼夜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
毒性:
尖吻蝮属于剧毒蛇,其毒性非常强,被咬伤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
尖吻蝮的毒液为出血毒,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六、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是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一种动物。俗称山万蛇、过山风、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特征:
体长可达5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
体色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具有明显的黑色横斑。
头部呈扁平状,颈部能够膨胀,形成一个巨大的“眼镜”状斑块。
瞳孔圆形,颜色为黑色。
习性:
眼镜王蛇性情凶猛,行动敏捷,攻击性强。
以其他蛇类为食,被称为“蛇王”。
昼夜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
毒性:
眼镜王蛇属于剧毒蛇,其毒性非常强,被咬伤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
眼镜王蛇的毒液为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呼吸麻痹。

七、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又名为龟壳花,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

特征:
体长约1米左右,体色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明显的黑色斑点。
头部呈三角形,吻端钝圆,眼眶周围为黑色。
瞳孔垂直椭圆形,颜色为黑色。
习性:
原矛头蝮性情凶猛,行动敏捷。
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包括鼠类、鸟类、蜥蜴等。
昼夜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
毒性:
原矛头蝮属于剧毒蛇,其毒性较强,被咬伤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
原矛头蝮的毒液为出血毒,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八、短尾蝮

短尾蝮(学名:Gloydius brevicaudus),又称草上飞、地扁蛇,剧毒,多栖息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

特征:
体长约70厘米左右,体色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明显的黑色斑点。
头部呈三角形,吻端钝圆,眼眶周围为黑色。
瞳孔垂直椭圆形,颜色为黑色。
习性:
短尾蝮性情凶猛,行动敏捷。
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包括鼠类、鸟类、蜥蜴等。
昼夜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
毒性:
短尾蝮属于剧毒蛇,其毒性较强,被咬伤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
短尾蝮的毒液为出血毒,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心得经验总结:

了解中国常见蛇类品种的特征、习性、毒性对于我们安全防范蛇类、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在户外活动时,要保持警惕,避免接触蛇类。如果被蛇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根据蛇类的种类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何安全防范蛇类

在户外活动时,要保持警惕,避免进入蛇类可能出没的地方,例如草丛、树林、水边等。
穿着长袖长裤,避免暴露皮肤,减少被蛇咬伤的风险。
在野外活动时,最好携带一些蛇类防治工具,例如蛇药、蛇钩等。
如果发现蛇类,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慢慢远离。
不要主动攻击蛇类,因为蛇类在受到威胁时会进行防御。
如果被蛇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根据蛇类的种类进行相应的处理。

结语:

中国拥有丰富的蛇类资源,了解蛇类品种的特征、习性、毒性对于我们安全防范蛇类、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常见的蛇类品种。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richangkepu/27598.html

上一篇: 狗狗蠕形螨感染: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