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冬季高发猫鼻支:治疗后还会复发吗?如何预防和治疗?
猫咪冬季高发猫鼻支:治疗后还会复发吗?如何预防和治疗?
冬天,是猫咪患上猫鼻支的高发季节!许多猫咪都深受其害,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猫鼻支。
什么是猫鼻支?
猫鼻支,又称猫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猫疱疹病毒1型(FHV-1)引起的。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是具有囊膜的线状双股DNA病毒。在4℃下可存活5个月,具有感染力。然而,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猫疱疹病毒1型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酸和脂溶剂敏感,在56℃下只需4~5分钟就能将其灭活。
猫鼻支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猫疱疹病毒1型主要感染猫科动物,其中2~6月龄的幼猫最为易感,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更是高达20%~50%。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患病猫咪的鼻腔分泌物、眼部分泌物、唾液等直接接触传播。
- 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猫的食盆、水盆、玩具等,间接传播。
- 垂直传播: 通过母猫在怀孕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幼猫。
患病动物和潜伏期动物都是FHV-1的传染源,体内排毒过程可持续2周甚至更久。需要注意的是,猫咪感染病毒后24小时就开始排毒,持续数周。由于潜伏期的患病动物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感染范围和影响。
发病机制:
猫疱疹病毒1型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经由口鼻、结膜等途径进入体内,进而引发鼻黏膜上皮细胞裂解性感染,并通过该途径传播至结膜、咽喉、气管、支气管,出现局部多发性坏死。此外,病毒还可在神经元细胞内复制增殖。即使猫咪康复后,病毒依然可能潜伏在猫的三叉神经结内,造成慢性潜伏感染。在潜伏期间,病毒甚至可能仅保留基因组,最大程度地逃避免疫监视,从而长期潜伏而不被机体清除。
这就是猫疱疹病毒1型的可怕之处,导致约80%的猫咪感染该病毒后终身带毒! 当猫咪遇到应激、发情、分娩、泌乳、环境转换、类固醇药物等刺激因素时,可能会引起病毒活化,从而再次出现临床症状和排毒!
临床症状和诊断
猫鼻支的主要症状包括:
- 发热、厌食
- 浆液性眼鼻分泌物(流眼泪流鼻涕)
- 结膜充血
- 打喷嚏
- 粘膜表面糜烂及溃疡、鼻炎、结膜炎、角膜炎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原发性肺炎及病毒血症,继而引发全身症状和死亡。
此外,猫疱疹病毒1型常常与杯状病毒、衣原体、波士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混合感染,造成多病原呼吸道综合征。这些病原引起的症状相似,难以通过临床症状进行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分子生物学诊断(PCR)或FHV核酸检测试剂盒、FHV试纸来确诊。
预防和治疗
一、预防
- 接种疫苗: 接种猫疱疹病毒1型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只能减少猫咪感染的几率,并不能完全防止感染。就像新冠疫苗也不能百分百保护人类一样。
- 避免接触不明健康状况的动物: 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猫咪接触外界健康状况不明的动物。
- 外出时注意安全: 带猫咪外出时,尽量避免在宠物店、医院等高风险场所逗留。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接触猫咪之前,要注意洗手消毒。
- 避免应激: 减少猫咪的应激反应,例如减少外出、洗澡、熊孩子的打扰、搬家、吓唬猫咪等。
- 保障营养水平: 猫咪营养充足,身体素质良好,也能更好地抵抗病毒。
二、治疗
- 赖氨酸: 赖氨酸一度被认为是治疗猫鼻支的“灵药”,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只有终生、每日使用赖氨酸治疗,才能对慢性疱疹疾病有所帮助。在急性发作或复发期,使用赖氨酸治疗上呼吸道症状和眼部疾病是无效的,甚至可能增强病毒在猫咪体内的复制作用。因此,赖氨酸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如果要更好地控制病情,必须使用抗病毒药物。
- 核苷酸类抗疱疹病毒药物: 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喷昔洛韦(及其前体药物泛昔洛韦)。泛昔洛韦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猫鼻支药物,是活性化合物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但是,猫无法将泛昔洛韦转化为喷昔洛韦,只能通过提高剂量来达到治疗效果。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副作用风险。因此,这类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必须谨慎,需要咨询兽医后服用。
- 干扰素: 相关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了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但目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治疗试验来进一步评估干扰素对于猫鼻支的治疗效果。
- 针对混合感染造成的多病原呼吸道综合征,还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措施,例如抗生素治疗、营养补充、滴眼液等。
心得经验总结
猫鼻支并不是什么烈性传染病,只要用对治疗方法,一般都能在疾病初期得到控制。但对于幼猫来说,猫鼻支还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好后,尽管有些猫咪可能偶尔会复发,但对于成年猫来说,就像感冒一样,影响不大。
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猫咪患上猫鼻支。 如果发现猫咪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咨询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冬天,是猫咪患上猫鼻支的高发季节!许多猫咪都深受其害,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猫鼻支。
什么是猫鼻支?
猫鼻支,又称猫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猫疱疹病毒1型(FHV-1)引起的。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是具有囊膜的线状双股DNA病毒。在4℃下可存活5个月,具有感染力。然而,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猫疱疹病毒1型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酸和脂溶剂敏感,在56℃下只需4~5分钟就能将其灭活。
猫鼻支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猫疱疹病毒1型主要感染猫科动物,其中2~6月龄的幼猫最为易感,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更是高达20%~50%。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患病猫咪的鼻腔分泌物、眼部分泌物、唾液等直接接触传播。
- 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猫的食盆、水盆、玩具等,间接传播。
- 垂直传播: 通过母猫在怀孕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幼猫。
患病动物和潜伏期动物都是FHV-1的传染源,体内排毒过程可持续2周甚至更久。需要注意的是,猫咪感染病毒后24小时就开始排毒,持续数周。由于潜伏期的患病动物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感染范围和影响。
发病机制:
猫疱疹病毒1型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经由口鼻、结膜等途径进入体内,进而引发鼻黏膜上皮细胞裂解性感染,并通过该途径传播至结膜、咽喉、气管、支气管,出现局部多发性坏死。此外,病毒还可在神经元细胞内复制增殖。即使猫咪康复后,病毒依然可能潜伏在猫的三叉神经结内,造成慢性潜伏感染。在潜伏期间,病毒甚至可能仅保留基因组,最大程度地逃避免疫监视,从而长期潜伏而不被机体清除。
这就是猫疱疹病毒1型的可怕之处,导致约80%的猫咪感染该病毒后终身带毒! 当猫咪遇到应激、发情、分娩、泌乳、环境转换、类固醇药物等刺激因素时,可能会引起病毒活化,从而再次出现临床症状和排毒!
临床症状和诊断
猫鼻支的主要症状包括:
- 发热、厌食
- 浆液性眼鼻分泌物(流眼泪流鼻涕)
- 结膜充血
- 打喷嚏
- 粘膜表面糜烂及溃疡、鼻炎、结膜炎、角膜炎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原发性肺炎及病毒血症,继而引发全身症状和死亡。
此外,猫疱疹病毒1型常常与杯状病毒、衣原体、波士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混合感染,造成多病原呼吸道综合征。这些病原引起的症状相似,难以通过临床症状进行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分子生物学诊断(PCR)或FHV核酸检测试剂盒、FHV试纸来确诊。
预防和治疗
一、预防
- 接种疫苗: 接种猫疱疹病毒1型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只能减少猫咪感染的几率,并不能完全防止感染。就像新冠疫苗也不能百分百保护人类一样。
- 避免接触不明健康状况的动物: 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猫咪接触外界健康状况不明的动物。
- 外出时注意安全: 带猫咪外出时,尽量避免在宠物店、医院等高风险场所逗留。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接触猫咪之前,要注意洗手消毒。
- 避免应激: 减少猫咪的应激反应,例如减少外出、洗澡、熊孩子的打扰、搬家、吓唬猫咪等。
- 保障营养水平: 猫咪营养充足,身体素质良好,也能更好地抵抗病毒。
二、治疗
- 赖氨酸: 赖氨酸一度被认为是治疗猫鼻支的“灵药”,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只有终生、每日使用赖氨酸治疗,才能对慢性疱疹疾病有所帮助。在急性发作或复发期,使用赖氨酸治疗上呼吸道症状和眼部疾病是无效的,甚至可能增强病毒在猫咪体内的复制作用。因此,赖氨酸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如果要更好地控制病情,必须使用抗病毒药物。
- 核苷酸类抗疱疹病毒药物: 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喷昔洛韦(及其前体药物泛昔洛韦)。泛昔洛韦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猫鼻支药物,是活性化合物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但是,猫无法将泛昔洛韦转化为喷昔洛韦,只能通过提高剂量来达到治疗效果。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副作用风险。因此,这类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必须谨慎,需要咨询兽医后服用。
- 干扰素: 相关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了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但目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治疗试验来进一步评估干扰素对于猫鼻支的治疗效果。
- 针对混合感染造成的多病原呼吸道综合征,还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措施,例如抗生素治疗、营养补充、滴眼液等。
心得经验总结
猫鼻支并不是什么烈性传染病,只要用对治疗方法,一般都能在疾病初期得到控制。但对于幼猫来说,猫鼻支还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好后,尽管有些猫咪可能偶尔会复发,但对于成年猫来说,就像感冒一样,影响不大。
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猫咪患上猫鼻支。 如果发现猫咪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咨询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showinfo-2-87056-0.html
上一篇: 猫咪尿石症:症状、诊断、分析和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