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患上伪狂犬病怎么办?症状、治疗、预防措施全解析
狗狗患上伪狂犬病怎么办?症状、治疗、预防措施全解析
伪狂犬病,又称疯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犬、猫及其他家畜与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对狗狗的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死亡。本文将详细介绍伪狂犬病的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做好宠物的健康管理。
一、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存在于啮齿动物体内。这些动物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却可以携带病毒。当犬类或猪类吞食这些带毒的啮齿动物后,就可能感染伪狂犬病。
病猪是重要的传播源,病毒可以通过病猪的鼻液、眼分泌物、乳汁、阴道分泌物及尿液等途径传播。因此,病猪也会成为犬类的传染源。此外,病毒还可以通过皮肤伤口进行传播。
二、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1-8 天,个别病例可长达 3 周。患病初期,狗狗的精神状态会变得淡漠,随后出现不安、拒食、蜷缩等症状。狗狗还会频繁更换蹲坐地点,体温时高时低,并伴有呕吐现象。
经消化道感染的病例,会出现严重的流涎和吞咽困难。狗狗最初会凝视、舔舐,随后开始抓咬皮肤损伤处,导致大范围溃烂、组织肿胀,甚至形成深层破损。部分狗狗不会出现瘙痒症状,但会因身体疼痛而呻吟。还有一些狗狗会撕咬周围物体,跳向墙壁并摔倒,虽然不攻击人,但会因瘙痒与其他狗狗发生打斗,两眼瞳孔大小也会出现差异。
患病初期,狗狗的反射兴奋性会增强,后期则会逐渐降低,包括瞳孔反射、肌肉感觉、深部和表面反射能力都会下降。大部分病例可见头颈部屈肌出现间断性抽搐,呼吸困难,最终在 24-36 小时内死亡。
三、伪狂犬病的病理变化
剖检发现,狗狗皮肤常有自咬或擦伤,伤处会流出渗出液或血液。脑膜明显充血,脑脊液量过多。组织学变化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炎和神经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反应,同时有广泛的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坏死。常规检查时,约有 15%-20% 的病例没有出现脑炎变化。
四、伪狂犬病的鉴别诊断
由于伪狂犬病的症状与狂犬病、犬脑膜炎等疾病存在相似之处,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1)伪狂犬病与狂犬病
共同症状:不安、狂躁、流涎、撕咬各种物体、自我舐咬等。
区别:
狂犬病:意识混乱,下颌麻痹,出现“恐水”现象,对人和动物具有攻击性。
伪狂犬病:常表现为突然死亡,体躯奇痒,对人和动物没有攻击性。
(2)伪狂犬病与犬脑膜炎
共同症状:体温升高、兴奋不安或沉郁、惊恐、呕吐、触摸敏感、有攻击性等。
区别:
犬脑膜炎:无传染性,有时盲目奔走,不避障碍物或做转圈运动。剖检可见脑组织有非化脓性炎症,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细胞的含量增多。
伪狂犬病:具有传染性,常表现为皮肤发痒,自残咬伤皮肤及咬周围物体,不攻击人,瞳孔大小不等,后期反射降低。剖检见脑膜充血,脑脊液的量过多,神经节及胶质细胞坏死。
五、伪狂犬病的防治措施
(1)预防
消灭狗舍中的老鼠,防止狗狗进入猪圈,尤其在猪发生伪狂犬病时。严禁用病猪肉喂狗狗。
如果狗狗已经发病,要严格用 1%-2% 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地面及用具。目前尚无合适的疫苗可供使用,可尝试使用毒力低、遗传性稳定的 K 毒株组织培养苗,或鸡胚细胞氢氧化铝福尔马林疫苗。
有报道称伪狂犬病可感染人,表现为皮肤发痒。所以,处理病犬或尸体过程中要防止伤口感染。
(2)治疗
早期应用抗伪狂犬病高免血清或以此制备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病犬(用量参照说明书),效果较好。如已出现神经症状,则效果不佳。各种抗生素及化学药品治疗均无效。
六、注意事项
伪狂犬病为多种动物共患病,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宠物饲养场要重视灭鼠工作,严防鼠类传播病毒。
狗狗出现异常症状时,要及时送往宠物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定期给狗狗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心得经验总结
伪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狗狗生命的传染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接触病猪,并及时给狗狗接种疫苗。一旦发现狗狗出现疑似症状,要立即送往宠物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伪狂犬病,又称疯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犬、猫及其他家畜与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对狗狗的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死亡。本文将详细介绍伪狂犬病的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做好宠物的健康管理。
一、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存在于啮齿动物体内。这些动物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却可以携带病毒。当犬类或猪类吞食这些带毒的啮齿动物后,就可能感染伪狂犬病。
病猪是重要的传播源,病毒可以通过病猪的鼻液、眼分泌物、乳汁、阴道分泌物及尿液等途径传播。因此,病猪也会成为犬类的传染源。此外,病毒还可以通过皮肤伤口进行传播。
二、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伪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1-8 天,个别病例可长达 3 周。患病初期,狗狗的精神状态会变得淡漠,随后出现不安、拒食、蜷缩等症状。狗狗还会频繁更换蹲坐地点,体温时高时低,并伴有呕吐现象。
经消化道感染的病例,会出现严重的流涎和吞咽困难。狗狗最初会凝视、舔舐,随后开始抓咬皮肤损伤处,导致大范围溃烂、组织肿胀,甚至形成深层破损。部分狗狗不会出现瘙痒症状,但会因身体疼痛而呻吟。还有一些狗狗会撕咬周围物体,跳向墙壁并摔倒,虽然不攻击人,但会因瘙痒与其他狗狗发生打斗,两眼瞳孔大小也会出现差异。
患病初期,狗狗的反射兴奋性会增强,后期则会逐渐降低,包括瞳孔反射、肌肉感觉、深部和表面反射能力都会下降。大部分病例可见头颈部屈肌出现间断性抽搐,呼吸困难,最终在 24-36 小时内死亡。
三、伪狂犬病的病理变化
剖检发现,狗狗皮肤常有自咬或擦伤,伤处会流出渗出液或血液。脑膜明显充血,脑脊液量过多。组织学变化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炎和神经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反应,同时有广泛的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坏死。常规检查时,约有 15%-20% 的病例没有出现脑炎变化。
四、伪狂犬病的鉴别诊断
由于伪狂犬病的症状与狂犬病、犬脑膜炎等疾病存在相似之处,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1)伪狂犬病与狂犬病
共同症状:不安、狂躁、流涎、撕咬各种物体、自我舐咬等。
区别:
狂犬病:意识混乱,下颌麻痹,出现“恐水”现象,对人和动物具有攻击性。
伪狂犬病:常表现为突然死亡,体躯奇痒,对人和动物没有攻击性。
(2)伪狂犬病与犬脑膜炎
共同症状:体温升高、兴奋不安或沉郁、惊恐、呕吐、触摸敏感、有攻击性等。
区别:
犬脑膜炎:无传染性,有时盲目奔走,不避障碍物或做转圈运动。剖检可见脑组织有非化脓性炎症,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细胞的含量增多。
伪狂犬病:具有传染性,常表现为皮肤发痒,自残咬伤皮肤及咬周围物体,不攻击人,瞳孔大小不等,后期反射降低。剖检见脑膜充血,脑脊液的量过多,神经节及胶质细胞坏死。
五、伪狂犬病的防治措施
(1)预防
消灭狗舍中的老鼠,防止狗狗进入猪圈,尤其在猪发生伪狂犬病时。严禁用病猪肉喂狗狗。
如果狗狗已经发病,要严格用 1%-2% 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地面及用具。目前尚无合适的疫苗可供使用,可尝试使用毒力低、遗传性稳定的 K 毒株组织培养苗,或鸡胚细胞氢氧化铝福尔马林疫苗。
有报道称伪狂犬病可感染人,表现为皮肤发痒。所以,处理病犬或尸体过程中要防止伤口感染。
(2)治疗
早期应用抗伪狂犬病高免血清或以此制备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病犬(用量参照说明书),效果较好。如已出现神经症状,则效果不佳。各种抗生素及化学药品治疗均无效。
六、注意事项
伪狂犬病为多种动物共患病,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宠物饲养场要重视灭鼠工作,严防鼠类传播病毒。
狗狗出现异常症状时,要及时送往宠物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定期给狗狗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心得经验总结
伪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狗狗生命的传染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接触病猪,并及时给狗狗接种疫苗。一旦发现狗狗出现疑似症状,要立即送往宠物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showinfo-3-46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