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体内寄生虫种类及危害:全面解析猫咪常见体内寄生虫,预防及治疗指南

猫体内寄生虫种类及危害:全面解析猫咪常见体内寄生虫,预防及治疗指南

猫咪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其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体内寄生虫感染是猫咪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猫咪的健康甚至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深入解析猫咪常见的体内寄生虫种类,并详细介绍其传播方式、感染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旨在帮助铲屎官全面了解猫体内寄生虫,更好地呵护猫咪健康。

常见猫体内寄生虫种类及危害

猫体内寄生虫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

1. 钩虫

传播方式:

食入老鼠、幼虫污染的土壤
皮肤渗透感染

感染症状:

幼猫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会比成猫严重许多,可能的症状包括有腹泻、深色便、呕吐、体重减轻或养不胖(幼猫)或因贫血而呈现虚弱及嗜睡(幼猫)。
也可能完全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有些猫咪可能表现出消瘦或腹泻。
有些猫咪的黏膜可能呈现苍白。

危害:

钩虫会导致猫咪贫血,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钩虫的幼虫可以穿透人类皮肤,造成皮肤感染,在公共卫生方面较为重要。

2. 蛔虫

传播方式:

食入乳汁、粪便
食入已感染的老鼠、鸟、昆虫

感染症状:

可能会吐出虫体、腹泻,可能会拉出虫体。
腹部膨大或疼痛(幼猫)。
体重减轻或养不胖(幼猫)。
因为虫体移行而造成肺炎或早见的肠道阻塞。
大部分的蛔虫感染都是没有症状的,很多健康的猫咪终其一生可能都带有1-2条的虫感染。

危害:

猫弓首蛔虫是属于人畜共通传染病,其幼虫可能会在人体产生移行性伤害。
狮弓首蛔虫似乎不会引发公共卫生的问题。

3. 绦虫

传播方式:

复孔绦虫通过食入感染的跳蚤传播。
带状绦虫通过食入感染的老鼠等传播。

感染症状:

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可能会在猫咪的粪便或者肛门周围毛发发现虫体的节片。

危害:

绦虫会吸取猫咪的营养,造成猫咪营养不良。
绦虫可能会引起猫咪的肠道阻塞。

4. 贾第鞭毛虫

传播方式:

感染者的粪便。
被污染的水和食物。

感染症状:

可能会引发猫咪的急、慢性腹泻。
偶尔也会造成吸收不良及呕吐。
有很多长期慢性腹泻的病例可能有贾第鞭毛虫的感染。

危害:

贾第鞭毛虫会引起猫咪腹泻、脱水,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5. 线虫(猫胃虫)

传播方式:

三尖盘头线虫通过摄入被污染的呕吐物而获得。
泡翼线虫通过食入昆虫或老鼠等获得。

感染症状:

可能会呕吐、厌食、失重。

危害:

线虫会吸取猫咪的营养,造成猫咪营养不良。
线虫可能会引起猫咪的胃肠道炎症。

6. 胎儿三毛滴虫

传播方式:

食入感染的粪便获得。

感染症状:

寄生于结肠,会引起慢性大肠性腹泻。
多发于饲养密度高的猫舍。

危害:

胎儿三毛滴虫会引起猫咪腹泻、脱水,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7. 球虫

传播方式:

主要食入感染的粪便。

感染症状:

较少呈现疾病。
一月龄或者生活在密集脏乱的环境中的猫咪会呈现临床症状。
腹泻、便血等。

危害:

球虫会引起猫咪腹泻、脱水,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8. 吸虫

传播方式:

食入第二中间宿主如小蜥蜴、壁虎等。

感染症状:

一般不会表现临床症状。
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厌食、体重减轻、黄疸等。

危害:

吸虫会吸取猫咪的营养,造成猫咪营养不良。
吸虫可能会引起猫咪的肝脏、胆囊等器官的损伤。

猫体内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1. 定期驱虫

定期驱虫是预防猫体内寄生虫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建议至少每3个月驱虫一次,对于幼猫、高危猫咪(例如流浪猫、经常外出活动的猫咪)以及免疫力低下猫咪,建议更频繁地驱虫。
驱虫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猫咪的年龄、体重、寄生虫种类以及驱虫目的选择合适的药物。

2.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猫的排泄物,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保持猫的居住环境清洁干燥,避免猫咪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定期清洗猫的玩具和食具。

3. 避免猫咪接触感染源

不要让猫咪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不要让猫咪接触到其他感染了寄生虫的动物。
不要让猫咪吃生肉或生鱼。

4. 定期体检

定期带猫咪去宠物医院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寄生虫感染,并及时进行治疗。

猫体内寄生虫感染的治疗

猫体内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
驱虫药物种类繁多,需要根据猫咪的年龄、体重、寄生虫种类以及感染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猫咪的反应,并及时咨询兽医。

心得经验总结

猫咪体内寄生虫感染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可以通过定期驱虫、保持环境卫生、避免猫咪接触感染源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有效预防。
一旦发现猫咪感染了寄生虫,要及时带猫咪去宠物医院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并按照兽医的指示进行使用,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showinfo-3-78461-0.html

上一篇: 猫咪免疫缺陷病毒传播途径详解:如何预防和护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