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之间为何不常喵喵叫?解密猫与猫之间的交流方式

猫咪之间为何不常喵喵叫?解密猫与猫之间的交流方式

你可能曾在网络上看过两只猫“训话”的视频:一只猫瞳孔放大、耳朵向后背、发出尖锐的嚎叫,呈现一副典型的进攻性姿态;而另一只猫则发出短促的小声喵叫回应,配合下垂的眼睛,看起来可怜兮兮的。

这种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类各种各样的训话情境,然而,猫之间似乎很少直接用喵喵叫来交流。那么,现实里的猫是如何交流的呢?

猫咪交流的奥秘:超越声音的沟通方式

我们人类习惯用语言交流,因此很容易将这种思维模式套用到其他动物身上,认为它们也应该通过声音来沟通。然而,对于猫和其他许多动物来说,声音只是它们交流方式的一小部分。

猫生活在与人类不同的环境中,感觉系统也存在差异,它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气味、尾巴和体态等。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猫的交流方式。

1. 气味交流:无形的“名片”

猫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类的十几倍。它们高度发达的嗅觉能够帮助它们完成许多工作,例如辨别食物、寻找配偶、标记领地等。

猫的脸颊、耳朵、尾部和脚趾上都存在着分泌油脂的腺体,会在它触碰到的地方留下特有的气味。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猫经常去抓或用头部去蹭某个物体,这不仅仅是好奇,也是在留下它的气味。

这些气味会残留在物体上,猫可以通过闻这些物体迅速进行定位,或是感知另一只猫的存在,了解对方的领地,以及间接地了解对方的特征。

此外,几只猫相互摩擦、理毛的时候,也会在对方身上留下自己的气味,熟悉的气味会产生安全感,提升友好度。经常聚在一起的几只猫身上都会有彼此的气味,所以初来乍到的新手猫只要闻一闻,就可以了解本地老司机猫的“朋友圈”。

2. 肢体语言:尾巴的“舞蹈”

猫的肢体语言在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猫的四只爪通常都要放在地上,它们更喜欢用灵活的尾巴作为“打手势”的工具。

猫的尾巴有时候竖起来,有时垂下去,有时候会左右摆动,这些动作都对应着不同的含义。

常见尾部动作及含义:

尾巴竖起: 警惕、好奇、兴奋
尾巴垂下: 放松、无聊、沮丧
尾巴左右摆动: 兴奋、玩耍
尾巴快速抽动: 愤怒、恐慌
尾巴毛发竖起: 紧张、害怕、攻击性

研究人员认为猫在警觉或者对峙状态时,会将尾巴上的毛竖起来以显得更强壮,希望借此吓住敌人。因此,当你眼前的猫尾巴看起来变粗了的时候,小心,你可能已经是它的假想敌了!

3. 肢体语言:耳朵的“倾听”

猫的耳朵由20-30块肌肉控制着,因此它们可以用耳朵摆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常见耳朵动作及含义:

耳朵向前: 放松、享受
耳朵竖起: 警惕、感兴趣
耳朵向后旋转: 愤怒、不悦
耳朵放平: 恐惧、害怕

两只猫耳朵的动作可能是不一致的,这种情况就很难解读了。

4. 肢体语言:体态的“姿态”

猫也会利用不同的体态进行交流。

常见体态及含义:

站立挺直: 攻击性、自信
弓背、毛发竖起: 恐惧、防御
身体放低、尾巴夹紧: 害怕、顺从
打滚、翻滚: 放松、开心

5. 猫发出的声音:超越“喵喵”的表达

除了肢体语言,猫也会用各种声音进行交流。

咕噜咕噜声: 满足、舒适、友好
唧唧声: 招呼、问候、安慰
吱喳、咯哒声: 模仿猎物的声音
咆哮、吁气: 不满、警告
哀嚎、尖叫: 痛苦、恐惧
发情期的呼喊声: 吸引配偶

为什么猫与猫之间不常喵喵叫?

成年猫只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会“喵喵”地叫,这种叫声或是代表欢迎与问候,或是在抱怨、渴求关爱。

而成年猫与同类之间几乎不会发出这种声音,反倒是小猫在需要猫妈妈照顾的时候,会发出一种相似的“谬谬”声。

研究人员推测,早期猫并不会“喵喵”地叫,而是与人类相处久了之后,为了引起人类的注意,又想起了小时候用于引起母亲注意的叫声,就形成了特有的“喵喵”声。

总结:猫与猫之间的交流方式

猫与猫之间的交流方式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它们通过气味、尾巴、耳朵、体态和声音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传递着复杂的情绪和信息。

了解猫的交流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猫咪的行为,还可以提升我们与猫咪之间的互动,建立更加和谐的相处关系。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showinfo-4-38153-0.html

上一篇: 养猫吸烟怎么办?戒烟or阳台吸烟?猫砂盆也要搬家!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