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骨巨细胞瘤:病变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猫咪骨巨细胞瘤:病变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过去被称为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但近期研究表明其源于成骨细胞(osteoblast)。这种肿瘤的成骨细胞会产生多种细胞因子(cytokines)和分化因子(differentiation factors),包括破骨细胞分化因子、TGF-β 和 TNF-α 等,从而吸引破骨细胞及其前驱细胞,并融合成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osteoclast-like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因此,骨巨细胞瘤主要由两种类型的细胞组成:星状至梭状、成骨细胞来源的肿瘤间质细胞,以及由破骨细胞融合形成的多核巨细胞。
虽然人类骨巨细胞瘤已有大量文献研究,但在动物中却只有零星的病例报道。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个猫股骨骨巨细胞瘤的病例,旨在引起更多相关回溯性研究,以增进对这种疾病的了解。
1. 病例介绍
本病例为一只 9 岁雄性已绝育的短毛家猫,患猫在近 6 个月出现后肢跛行问题。影像学检查发现股骨头近端出现骨溶解(osteolysis)和新骨生成(new bone formation)现象,遂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骨巨细胞瘤,主要的鉴别诊断为巨细胞型骨肉瘤(giant cell type osteosarcoma)。考虑到上述两种肿瘤的局部侵犯性,因此进行截肢手术来移除整个肿瘤病灶,并再次送检。
2. 肉眼病变
在股骨近端外侧,可见一从大转节(greater trochanter)处微微隆起、界线良好、褐色至深红色、质地坚实的团块(图 1)。
![图 1:股骨近端外侧大转节处之褐色至深红色团块(箭头)。(bar = 3 cm)](图片1.jpg)
3. 组织病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该团块部分区域被少量结缔组织包围,并浸润和挤压周围的皮质骨(cortical bone)(图 2)。皮质骨被浸润和挤压的区域可见许多散落的坏死骨片,而表面之骨膜组织轻微增生(图 3)。
该团块主要由高密度、束状交错或涡纹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组成。肿瘤细胞为梭状到星状,具有界线不清且少量的嗜酸性细胞质,其细胞核为圆形至卵圆形,染色质较粗糙,核仁小。有丝分裂很少见(每 10 高倍视野少于 2 个)(图 4、5)。在肿瘤中也可见许多有 5-15 个细胞核和不等量的嗜酸性细胞质的多核巨细胞均匀散布。在细胞间也可见少量均匀分布、致密、透明到粗糙的胶原基质伴有矿物质沉积(mineralization)或是有浅色无细胞的类骨质(osteoid)沉积(图 6)。
![图 2:该团块浸润和挤压周围皮质骨(星号)。(bar = 500 μm)](图片2.jpg)
![图 3:皮质骨被浸润的区域可见许多散落的坏死骨片(箭头)。(bar = 250 μm)](图片3.jpg)
![图 4:该团块由束状交错或涡纹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组成。(bar = 100 μm)](图片4.jpg)
![图 5:肿瘤细胞为梭状到星状,具有界线不清且少量的嗜酸性细胞质,其细胞核为圆形至卵圆形,染色质较粗糙,核仁小。(bar = 50 μm)](图片5.jpg)
![图 6:在肿瘤可见多核巨细胞均匀散布(黑箭头)。在细胞间也可见少量胶原基质伴有矿物质沉积(mineralization)(黄箭头)。(bar = 100 μm)](图片6.jpg)
4. 鉴别诊断
由于该肿瘤出现大量多核巨细胞,因此最主要的鉴别诊断为骨巨细胞瘤和巨细胞型骨肉瘤。本病例具有包被,肿瘤细胞形态较为一致、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相少见、细胞外基质合成较少且具有均匀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因此诊断为骨巨细胞瘤。
5. 诊断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6. 讨论
在过往发表的病例中,骨巨细胞瘤主要发生在长骨骨骺(epiphysis)软骨下区(subchondral bone),会造成扩张性骨溶解性病变。除了长骨之外,头骨、肋骨和脊椎椎体过去也有骨巨细胞瘤发生。肿瘤周边的皮质骨会被挤压和侵蚀,但通常肿瘤仍会被薄薄一层的皮质骨包围,偶而可见少量的新骨生成和骨膜反应。尽管皮质骨可能会因为肿瘤侵犯而被破坏或是因为新骨生成而扩张,但肿瘤细胞很少穿过周边的骨膜。
骨巨细胞瘤在组织学上,其多核巨细胞的大小变化非常大,但通常会均匀散布在整个肿瘤中。这些多核巨细胞可以非常巨大,甚至包含 50 个以上形态相对一致的细胞核。
肿瘤细胞则为星状至梭状的成骨细胞,具有卵圆形、细长甚至雪茄形的细胞核。这些肿瘤细胞可能在肿瘤某些区域占大多数,并使多核巨细胞数量轻微下降。有丝分裂相可能会少量地出现在这些星状至梭状的肿瘤成骨细胞,但不会在多核巨细胞中看到。骨巨细胞瘤通常只会产生少至中等量的基质,因此不会有显著的新骨生成。
此肿瘤有多量巨细胞出现,因此最主要的鉴别诊断为巨细胞型骨肉瘤(giantcell type osteosarcoma)。
这两种肿瘤的细胞来源相同,无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别,只能以细胞形态、细胞排列、有丝分裂量和基质合成多寡来进行类症鉴别。一般来讲,巨细胞型骨肉瘤的肿瘤细胞具有较明显的多型性、有丝分裂相较多和较显著的基质合成。此外,巨细胞型骨肉瘤的多核巨细胞通常是区域性分布,而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的分布则较为一致。由于本病例的肿瘤细胞形态一致、有丝分裂相少、细胞外基质合成较少且具有均匀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因此诊断为骨巨细胞瘤。
在人类和动物的病例中,大部分骨巨细胞瘤是低恶性程度的肿瘤,具有局部侵犯性,但转移并不常见。过去曾有一例猫骨巨细胞瘤的案例,其肿瘤原发位置是在右侧胫骨,但在右侧腰协部皮下和肺脏都出现转移的病灶。由于动物骨巨细胞瘤的案例相当少,因此目前仍没有存活时间、复发率、转移率等预后相关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约有 40-60%的病例会在手术后局部复发,但大部分骨巨细胞瘤皆为良性,通常大范围地切除可以降低复发的机率。
心得经验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例猫股骨骨巨细胞瘤的病例,详细描述了其病变特征、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要点。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猫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并为今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然而,由于动物骨巨细胞瘤的案例稀少,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完善对该疾病的了解,特别是关于预后和治疗方面的研究。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过去被称为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但近期研究表明其源于成骨细胞(osteoblast)。这种肿瘤的成骨细胞会产生多种细胞因子(cytokines)和分化因子(differentiation factors),包括破骨细胞分化因子、TGF-β 和 TNF-α 等,从而吸引破骨细胞及其前驱细胞,并融合成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osteoclast-like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因此,骨巨细胞瘤主要由两种类型的细胞组成:星状至梭状、成骨细胞来源的肿瘤间质细胞,以及由破骨细胞融合形成的多核巨细胞。
虽然人类骨巨细胞瘤已有大量文献研究,但在动物中却只有零星的病例报道。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个猫股骨骨巨细胞瘤的病例,旨在引起更多相关回溯性研究,以增进对这种疾病的了解。
1. 病例介绍
本病例为一只 9 岁雄性已绝育的短毛家猫,患猫在近 6 个月出现后肢跛行问题。影像学检查发现股骨头近端出现骨溶解(osteolysis)和新骨生成(new bone formation)现象,遂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骨巨细胞瘤,主要的鉴别诊断为巨细胞型骨肉瘤(giant cell type osteosarcoma)。考虑到上述两种肿瘤的局部侵犯性,因此进行截肢手术来移除整个肿瘤病灶,并再次送检。
2. 肉眼病变
在股骨近端外侧,可见一从大转节(greater trochanter)处微微隆起、界线良好、褐色至深红色、质地坚实的团块(图 1)。
![图 1:股骨近端外侧大转节处之褐色至深红色团块(箭头)。(bar = 3 cm)](图片1.jpg)
3. 组织病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该团块部分区域被少量结缔组织包围,并浸润和挤压周围的皮质骨(cortical bone)(图 2)。皮质骨被浸润和挤压的区域可见许多散落的坏死骨片,而表面之骨膜组织轻微增生(图 3)。
该团块主要由高密度、束状交错或涡纹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组成。肿瘤细胞为梭状到星状,具有界线不清且少量的嗜酸性细胞质,其细胞核为圆形至卵圆形,染色质较粗糙,核仁小。有丝分裂很少见(每 10 高倍视野少于 2 个)(图 4、5)。在肿瘤中也可见许多有 5-15 个细胞核和不等量的嗜酸性细胞质的多核巨细胞均匀散布。在细胞间也可见少量均匀分布、致密、透明到粗糙的胶原基质伴有矿物质沉积(mineralization)或是有浅色无细胞的类骨质(osteoid)沉积(图 6)。
![图 2:该团块浸润和挤压周围皮质骨(星号)。(bar = 500 μm)](图片2.jpg)
![图 3:皮质骨被浸润的区域可见许多散落的坏死骨片(箭头)。(bar = 250 μm)](图片3.jpg)
![图 4:该团块由束状交错或涡纹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组成。(bar = 100 μm)](图片4.jpg)
![图 5:肿瘤细胞为梭状到星状,具有界线不清且少量的嗜酸性细胞质,其细胞核为圆形至卵圆形,染色质较粗糙,核仁小。(bar = 50 μm)](图片5.jpg)
![图 6:在肿瘤可见多核巨细胞均匀散布(黑箭头)。在细胞间也可见少量胶原基质伴有矿物质沉积(mineralization)(黄箭头)。(bar = 100 μm)](图片6.jpg)
4. 鉴别诊断
由于该肿瘤出现大量多核巨细胞,因此最主要的鉴别诊断为骨巨细胞瘤和巨细胞型骨肉瘤。本病例具有包被,肿瘤细胞形态较为一致、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相少见、细胞外基质合成较少且具有均匀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因此诊断为骨巨细胞瘤。
5. 诊断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6. 讨论
在过往发表的病例中,骨巨细胞瘤主要发生在长骨骨骺(epiphysis)软骨下区(subchondral bone),会造成扩张性骨溶解性病变。除了长骨之外,头骨、肋骨和脊椎椎体过去也有骨巨细胞瘤发生。肿瘤周边的皮质骨会被挤压和侵蚀,但通常肿瘤仍会被薄薄一层的皮质骨包围,偶而可见少量的新骨生成和骨膜反应。尽管皮质骨可能会因为肿瘤侵犯而被破坏或是因为新骨生成而扩张,但肿瘤细胞很少穿过周边的骨膜。
骨巨细胞瘤在组织学上,其多核巨细胞的大小变化非常大,但通常会均匀散布在整个肿瘤中。这些多核巨细胞可以非常巨大,甚至包含 50 个以上形态相对一致的细胞核。
肿瘤细胞则为星状至梭状的成骨细胞,具有卵圆形、细长甚至雪茄形的细胞核。这些肿瘤细胞可能在肿瘤某些区域占大多数,并使多核巨细胞数量轻微下降。有丝分裂相可能会少量地出现在这些星状至梭状的肿瘤成骨细胞,但不会在多核巨细胞中看到。骨巨细胞瘤通常只会产生少至中等量的基质,因此不会有显著的新骨生成。
此肿瘤有多量巨细胞出现,因此最主要的鉴别诊断为巨细胞型骨肉瘤(giantcell type osteosarcoma)。
这两种肿瘤的细胞来源相同,无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别,只能以细胞形态、细胞排列、有丝分裂量和基质合成多寡来进行类症鉴别。一般来讲,巨细胞型骨肉瘤的肿瘤细胞具有较明显的多型性、有丝分裂相较多和较显著的基质合成。此外,巨细胞型骨肉瘤的多核巨细胞通常是区域性分布,而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的分布则较为一致。由于本病例的肿瘤细胞形态一致、有丝分裂相少、细胞外基质合成较少且具有均匀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因此诊断为骨巨细胞瘤。
在人类和动物的病例中,大部分骨巨细胞瘤是低恶性程度的肿瘤,具有局部侵犯性,但转移并不常见。过去曾有一例猫骨巨细胞瘤的案例,其肿瘤原发位置是在右侧胫骨,但在右侧腰协部皮下和肺脏都出现转移的病灶。由于动物骨巨细胞瘤的案例相当少,因此目前仍没有存活时间、复发率、转移率等预后相关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约有 40-60%的病例会在手术后局部复发,但大部分骨巨细胞瘤皆为良性,通常大范围地切除可以降低复发的机率。
心得经验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例猫股骨骨巨细胞瘤的病例,详细描述了其病变特征、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要点。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猫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并为今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然而,由于动物骨巨细胞瘤的案例稀少,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完善对该疾病的了解,特别是关于预后和治疗方面的研究。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jiankangyanghu/1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