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买猫遭遇假身份信息!维权难,法院驳回诉讼请求!
微信买猫遭遇假身份信息!维权难,法院驳回诉讼请求!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微信等平台进行购物,其中也包括购买宠物猫。然而,这种交易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身份信息难以核实的微信商家,消费者需要格外谨慎。
2018年4月,张某通过微信商家购买宠物猫,却遭遇了“货不对板”的尴尬。原本期待着心仪的小猫,却收到了一只外貌特征完全不同的猫。更令人气愤的是,微信商家在收到投诉后,便人间蒸发,再无音讯。
张某无奈之下,将微信商家告上了法庭。然而,随着案件的调查深入,一个惊人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微信商家提供的身份信息竟然是假的!经法院核实,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为戴某,并非张某所起诉的“陈某”。
最终,由于证据不足,法院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这起案件警示我们,在微信等平台进行宠物交易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商家,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避免陷入维权困境。
案例详情:
2018年4月,张某在微信平台上发现了一位名为“陈某”的微信商家出售宠物猫,于是加其为好友,询问购买事宜。经过沟通,张某决定购买一只猫,并先后向“陈某”转账300元和8200元,共计8500元。
“陈某”承诺将猫咪通过航空快递寄送。为了确保安全,张某在转账前要求对方提供身份信息,对方发来了一张身份证复印件的照片,上面显示姓名为“陈某”。
然而,张某收到的猫与“陈某”此前发送的视频中的猫咪完全不符。她多次联系“陈某”,但对方却始终没有回复。
张某无奈之下,向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退还购买猫款8500元。
法院受理了张某的诉讼请求,并将应诉材料以公告方式送达。但公告发布后,没有任何消息,陈某也未联系法院做出回应。
办案法官敏锐地意识到,可能是卖猫者冒用陈某的身份信息骗取消费者信任,于是联系微信平台对微信商家微信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调查核实。经查,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为戴某,并非陈某。
张某申请法院撤回对“陈某”的诉讼,转而起诉戴某,要求其退还购买猫款8500元。
法院送达应诉通知书后,戴某发来了当地村委会出具的证明,证明其一直是本村辖区常住居民,从未变更过户籍和身份信息,无不良信誉记录,从未开过网店,做过电商或微信生意。
法院通过远程视频组织询问,发现戴某并不知道使用微信的具体流程,与猫贩顺利使用微信进行沟通、收款的情况不符。而且张某也不能确定戴某就是她要起诉的猫贩子。
兴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通过非正常交易购买宠物,现有证据不足以充分证明她与戴某形成买卖合同关系。因此,法院决定驳回她的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
随着微信等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非正常交易模式进行购物。然而,与传统线下购物和一般网购不同,这种交易模式过于依赖交易主体的交易诚信,缺乏交易市场第三方的合法性审查和监管,交易双方很难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
因此,法官提醒消费者,最好选择实体交易的线下渠道或对双方交易有正规调整的第三方线上渠道,购物需谨慎。
总结: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购物风险无处不在,消费者在选择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易时,一定要谨慎,做好以下几点:
核实商家身份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微信商家提供的身份信息,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实名认证功能进行核实,或者要求对方提供其他身份证明。
选择正规平台:选择有信誉保障的平台,比如淘宝、京东等,它们都有完善的交易规则和售后保障体系。
谨慎选择商家:查看商家的评价和信誉,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
保留交易证据:保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购物虽然便捷,但也充满风险,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微信等平台进行购物,其中也包括购买宠物猫。然而,这种交易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身份信息难以核实的微信商家,消费者需要格外谨慎。
2018年4月,张某通过微信商家购买宠物猫,却遭遇了“货不对板”的尴尬。原本期待着心仪的小猫,却收到了一只外貌特征完全不同的猫。更令人气愤的是,微信商家在收到投诉后,便人间蒸发,再无音讯。
张某无奈之下,将微信商家告上了法庭。然而,随着案件的调查深入,一个惊人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微信商家提供的身份信息竟然是假的!经法院核实,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为戴某,并非张某所起诉的“陈某”。
最终,由于证据不足,法院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这起案件警示我们,在微信等平台进行宠物交易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商家,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避免陷入维权困境。
案例详情:
2018年4月,张某在微信平台上发现了一位名为“陈某”的微信商家出售宠物猫,于是加其为好友,询问购买事宜。经过沟通,张某决定购买一只猫,并先后向“陈某”转账300元和8200元,共计8500元。
“陈某”承诺将猫咪通过航空快递寄送。为了确保安全,张某在转账前要求对方提供身份信息,对方发来了一张身份证复印件的照片,上面显示姓名为“陈某”。
然而,张某收到的猫与“陈某”此前发送的视频中的猫咪完全不符。她多次联系“陈某”,但对方却始终没有回复。
张某无奈之下,向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退还购买猫款8500元。
法院受理了张某的诉讼请求,并将应诉材料以公告方式送达。但公告发布后,没有任何消息,陈某也未联系法院做出回应。
办案法官敏锐地意识到,可能是卖猫者冒用陈某的身份信息骗取消费者信任,于是联系微信平台对微信商家微信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调查核实。经查,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为戴某,并非陈某。
张某申请法院撤回对“陈某”的诉讼,转而起诉戴某,要求其退还购买猫款8500元。
法院送达应诉通知书后,戴某发来了当地村委会出具的证明,证明其一直是本村辖区常住居民,从未变更过户籍和身份信息,无不良信誉记录,从未开过网店,做过电商或微信生意。
法院通过远程视频组织询问,发现戴某并不知道使用微信的具体流程,与猫贩顺利使用微信进行沟通、收款的情况不符。而且张某也不能确定戴某就是她要起诉的猫贩子。
兴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通过非正常交易购买宠物,现有证据不足以充分证明她与戴某形成买卖合同关系。因此,法院决定驳回她的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
随着微信等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非正常交易模式进行购物。然而,与传统线下购物和一般网购不同,这种交易模式过于依赖交易主体的交易诚信,缺乏交易市场第三方的合法性审查和监管,交易双方很难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
因此,法官提醒消费者,最好选择实体交易的线下渠道或对双方交易有正规调整的第三方线上渠道,购物需谨慎。
总结: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购物风险无处不在,消费者在选择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易时,一定要谨慎,做好以下几点:
核实商家身份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微信商家提供的身份信息,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实名认证功能进行核实,或者要求对方提供其他身份证明。
选择正规平台:选择有信誉保障的平台,比如淘宝、京东等,它们都有完善的交易规则和售后保障体系。
谨慎选择商家:查看商家的评价和信誉,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
保留交易证据:保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购物虽然便捷,但也充满风险,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发请保留链接:https://5zo.net/jiankangyanghu/8284.html